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会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却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的是( )
|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
| 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
| C.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
|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 |
司马光曾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 A.丞相 | B.监察官 | C.内阁首辅 | D.军机大臣 |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
|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
| C.丞相掌握大权 |
|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
|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
|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
|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
国学大师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解释西周宗法制。这里的“天”是指()
|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
|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 D.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发展
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