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个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 B.200只 |
C.300只 | D.400只 |
右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
B.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 |
C.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
D.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A.AB段 | B.CD段 | C.FG段 | D.HI段 |
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 |
基因型为AaXrY小鼠便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已知基因Aa、Bb、Cc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A、B、C分别控制酶l、酶2和酶3的合成;且通过酶l、:酶2和酶3的作用,完成了下列物质的转化从而形成黑色素,即
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1/64. B.3/64 C.27/64 D.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