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 |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
C.c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K值) |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
某蛋白质分子含a条肽链,共有b个氨基酸残基,如果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c,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水解时需要的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
A.b(c-18)+18a和18(b-a) | B.b(c+18)+18a和18(a+b) |
C.b(c-18)-18a和18(a-b) | D.b(c+18)-18a和18(b-a) |
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 |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
体内燃烧释放能量(kJ/g) |
耗氧量(dL/g) |
糖 蛋白质 脂肪 |
17 23.5 39.8 |
17 18 39.8 |
0.83 0.95 2.03 |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的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实验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有关论述错误的是:
A.形成同等质量的种子,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盐离子的质量数最少 |
B.种子中有机物最终都来自光合作用 |
C.萌发时,三种种子中酶的种类、含量不同 |
D.同样质量的三种种子在动物体内水解后丙形成的含氮物质最多 |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15℃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在下列涉及到的课本经典实验中,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组 |
对照组 |
A |
证明植物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实验) |
叶片遮光组 |
叶片曝光组 |
B |
证明镁是必需的矿质元素 |
完全培养液处理组 |
除去镁的完全培养液处理组 |
C |
证明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温特实验) |
接触胚芽鞘尖端的对象组 |
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的对象组 |
D |
证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因子的存在(格里菲斯实验) |
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的对象组 |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的对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