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可用于合成杀除根瘤线虫的农药(分子式为C3H5Br2Cl)和应用广泛的DAP树脂:
已知酯与醇可发生如下酯交换反应:
RCOOR′+R″OH催化剂△RCOOR″+R′OH(R、R′,R″代表烃基)
(1)农药C3H5Br2Cl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卤原子。
①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②由丙烯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A水解可得到D,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蒸气密度是相同状态下甲烷密度的6.25倍,C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碳60%,氢8%,氧32%。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
a.C能发生聚合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b.C含有2个甲基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有4个
c.D催化加氢的产物与B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d.E具有芳香气味,易溶于乙醇
(5)E的水解产物经分离最终得到甲醇和B,二者均可循环用于DAP树脂的制备。其中将甲醇与H分离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6)F的分子式为C10H10O4。DAP单体为苯的二元取代物,且两个取代基不处于对位,该单体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两种。D和F反应生成DAP单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五种常见化合物分子A、B、C、D、E,其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2、3、4、5、6,其中A、B、E各含18个电子,C、D各含10个电子。请回答:
(1)D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若实验测得在25℃、101kPa时,8gD与O2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室温下,向一定量C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A的稀溶液,有离子化合物XY4Z(X、Y、Z表示元素符号)生成,混合液pH变化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当pH=7时,下列关于混合液中离子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Ⅰ. c(XY+4)>c(Z—)>c(OH—)=c(H+)
Ⅱ. c(XY+4)=c(Z—),c(OH—)=c(H+)
Ⅲ. c(Z—)>c(XY+4)> c(OH—)=c(H+)
Ⅳ. c(XY+4) + c(H+) = c(Z—) + c(OH—)
(3)XY4Z溶液PH 7(填“小于、等于、大于”),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4)将B缓慢通入Cu(OH)2悬浊液中,浑浊变为黑色,原因是。
(5)E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两组峰,且峰覆盖的面积比为3︰1 ,E的结构式为:。
根据下列流程处理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M,并制得高效绿色净水剂K2EO4。
据此回答问题:
(1)M的化学式是。(2)MMSO4过程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3)写出Z→K2E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向Y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为:。
(5)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 M用10%H2O2和3.0mol/LH2SO4的混合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金属M的平均溶解速率(见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V(M)(x10-3mol.L-1.min-1) |
7.34 |
8.01 |
9.25 |
7.98 |
7.24 |
6.73 |
5.76 |
当温度高于40℃时,M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8分)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和F、A和E分别同主族;E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族。
(2)B与D形成化合物BD2的电子式为。
(3)A、C、D三种元素能形成三类常见化合物,化学式分别为,,。
(4)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盐溶液相互混合,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工业上利用反应:CO(g)+H2O(g)CO2(g)+H2(g)△H=Q kJ·mol―1,制备H2 。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于850℃时发生上述反应,并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mol·L―1)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如下表:
t/min |
CO(g) |
H2O(g) |
CO2(g) |
H2(g)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4 |
4 |
c1 |
c2 |
c3 |
c4 |
已知:8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单位时间内减少CO(g)的浓度等于生成CO2(g)的浓度 |
B.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
C.混合气体中H2(g)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 |
D.氢气的生成速率等于水的消耗速率 |
(2)Q 0(填“>”、“=”或“<”)。
(3)若在850℃时向反应容器中充入H2O(g),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达平衡时CO2的反应速率 ,CO(g)的转化率为 。
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 + Cu ==2Fe2++Cu2+,可拆写为氧化反应式:Cu-2e- ==Cu2+,还原反应式:2Fe3+ + 2e- ="=" 2Fe2+。并由此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反应Zn + 2H+ ="=" Zn2+ + H2↑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其中,氧化反应式为: 。
(2)由题(1)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如图所示:
若电极a为Zn ,电极b可选择材料: (只填一种);
电解质溶液甲是 ;电极b处的电极反应式: 。
(3)由反应2H2 + O22H2O ,设计出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燃料电池,其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正极 。
(4)以惰性材料为电极,电解100mL PH=6的硫酸铜溶液,当电解池内溶液的PH为1时,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 (忽略电解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