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①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侵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或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注】 ①蠲:减免。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
B.州有民庸童牧牛 庸:雇用。 |
C.民不胜掠,自诬服掠:掠夺。 |
D.道同风震降 风:劝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B.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C.童逸而牧舍火 老妇恃辇而行 |
D.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 |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唐震“不阿权贵”和“忠勇报国”的一组是( )
A.①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 |
B.①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②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
C.①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②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 |
D.①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 ②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就高兴。唐震考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他把文书放入小箱子中,不久他参与政事,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后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他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咸淳年间,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退让。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咸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请求减少纲运米,免除当地的租赋,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有的小吏劳累不堪,唐震就为他们上陈情况,使他们恢复原来身份。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州里有个百姓雇佣小孩放牛。小孩逃走了,牛棚发生火灾,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投入火中。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唐震看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又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唐震被提拔为浙西提刑。赵氏家族有个看守墓地的僧人十分凶暴蛮横,唐震派遣官吏去逮捕惩治他,贾似道写信来营救,唐震不予理睬,最终按照法律判了刑。贾似道发怒了,让侍御史陈坚弹劾唐震,使他被免职。咸淳十年,朝廷又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当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都已经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取饶州。饶州驻军只有一千八百人,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他上书朝廷求援,没有得到回复。元军派人进入饶州来取宋军表示投降的款项,通判万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筹集白金、牛酒,备办投降时的礼物,寓居饶州的士人全都听从他。万道同婉转地劝说唐震投降,唐震大声呵斥说:“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城中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了,就杀了元军的使者。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结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第二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写了官府悬赏文告张贴在城墙上,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女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再敢劝说,都走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终于为此而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穷究,彻查 |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生病 |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示众 |
D.事集,万世和好集:成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均之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
B.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惑而不从师 |
C.请于大将军马尔塞不拘于时 |
D.诸酋相目以退不赂者以赂者丧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
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3)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半步 |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 |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驽:马质性钝劣 |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用刀刻 |
下列句子最能说明学习应该坚持不懈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一定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C.作者运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还是“不舍”。 |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业数往来兵间数:多次 |
B.承业一切以法绳之绳:约束 |
C.庄宗顾元行钦曰顾:回头 |
D.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过:经过 |
文中划线文字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
B.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
C.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
D.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关键因素。 |
B.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促耕织,是庄宗最后能成就霸业的最大功臣。 |
C.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拉他的阎宝,其勇气实在可敬。 |
D.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
(2)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异它甥。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能辨也。炀帝时,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常言于高祖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帝有天下,诏即所墓园为寿安陵。谥曰“穆”,后祔葬献陵。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太穆顺圣皇后。
(选自《旧唐书·后妃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患:祸患 |
B.武帝深纳之纳:宠信 |
C.潜约中目者许之潜:暗中 |
D.后事元贞太后事:侍奉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
B.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
C.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
D.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氏深受武帝的喜爱,其年幼时曾建议武帝对皇后要多加抚慰,以百姓为念,争取得到突厥的帮助。 |
B.高祖在求婚的时候,射两箭各射中了孔雀的一只眼睛,窦毅非常高兴,于是将窦氏嫁给了高祖。 |
C.高祖并未听从窦氏的劝说将自己的骏马献给文帝,结果因为这件事遭到贬谪。后来寻找好的鹰犬献给皇上,被提拔为将军。 |
D.高祖拥有天下后,下诏在窦氏埋葬的陵园修建寿安陵,封窦氏谥号为“穆”,后来与高祖合葬在献陵。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能辨也。
(2)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逆上指指:旨意 |
B.迷国罔上罔:欺骗 |
C.加以年老被病被:遭受 |
D.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存:珍藏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
B.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
C.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
D.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
B.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
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