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①。其体趫②、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③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④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向之韫犊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 ①爱:通“”,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侻跧:黾(mǐn):勉强。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缩。④
:油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观虞人生致者 致:抓获、捉到。 |
B.其穿巾孔箱之患孔:打洞,使动用法。 |
C.某既居,果遭其暴耗 暴:突然。 |
D.予以是益宝狸矣宝:珍视,意动用法。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颇患之,若抱痒疾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
B.①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①虽乏,人智其奈之何 ②路曼曼其修远兮 |
D.①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 |
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我家”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
①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②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③张爪呀牙,划泄怒声 ④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⑤借椟以收拾衣
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⑥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野生的鸟兽可以驯养了来帮助人类,我是从狸猫这里得到这个道理的。狸猫的性格,憎恶老鼠喜欢隐蔽。它身体矫捷、毛纹斑驳。我喜欢它能平息老鼠的盗窃,这种特性近似于正义和勇猛。曾经看见有掌管山泽的官吏生擒了狸猫,因而我请求他给了我并带回家了,带到新昌里的客舍居住。那房屋当初没有成为我的居室时,曾经是个富庶人家的粮仓,墙壁地面,很多鼠洞,天天都有老鼠频繁出入。我住进来后,果然遭到严重的损耗。老鼠们常常白天成群出没,虽然敲打拍击呵斥吓唬,它们一点也不畏惧。有的勉强狡猾地蜷缩起来,一会儿又回来了,一天几十次。它们弄破衣物咬穿箱子带来的祸患,时刻都有。我白天有时出门,等到回来,杂物器皿衣服,全都被咬破咬碎。如果夜晚一直留着灯点到早晨,和仆役轮流用嘴驱赶呵斥,身心疲累。即使知道老鼠的祸害,借来柜子装起衣服,不久,柜子又被咬穿了。我心里非常烦闷,如此情况真想挖地找鼠洞将它们杀灭剪除,这样开始(想了)二三十天,没有结果。很为这事烦心,如同患上了瘙痒的疾病。
自从得到了这种狸猫,曾封闭关键通道填埋空洞,放它在房里,躲在一旁等着。见那狸猫昂着头伸着鼻子,似乎闻到了老鼠的味道,就凝神蹲着不动。一会儿,果然有几十只老鼠一个跟着一个地出来了,狸猫猛地跃起,张开爪子露出牙齿,发出撕裂的愤怒的吼声,老鼠们驯服地趴那不敢乱窜。狸猫便出击,一瞬间,所有的老鼠肝脑涂地。等到夜晚再遮掉灯光查看,室内清清净净,我因为这更加珍视狸猫了。经常自己驯养它们,到现在只有半年,狸猫不再抓老鼠,老鼠不再出洞了。原来藏在柜子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被损坏的。
啊!没有狸猫的话,老鼠不仅损坏我的物品,也咬噬我的身心啊。这样我才知道能高枕无忧舒坦的睡觉,杜绝如同生疮破口的担心,都是这只狸猫的功劳啊。奇怪啊!老鼠本来是属于阴暗的动物,它的行止应该是白天潜藏晚上行动,时时都是怕人的啊。原先那被严重骚扰时,不是因为老鼠胆大强壮,欺凌侮辱到人的头上来,那是因为人没有抵御它们的办法,所以能够放肆横行如此。现今的人家如果没有狸猫的存在,就算红墙白壁,终究成为老鼠的家园啊。美酒佳肴,终究也会进入老鼠的口腹,就是再劳累,凭人又怎么奈何得了呢?呜呼!天地之间,圆头方脚的人啊,泯灭圣贤的教诲,比鼠类更甚的大有人在啊。如果时代不容行为端正之人,那么青天白日之下,阴谋和私欲就得以放任。所以桀朝鼠辈多而至使关龙逢被斩,纣朝鼠辈多而至使比干被剖胸取心而死,鲁国鼠辈多而至使孔子离去,楚国鼠辈多而至使屈原自溺汨罗江。按这推理,为小人铺道指路而不用君子来端正方向的,就如同以前老鼠盗窃时却不知道用狸猫遏止,放纵它们横行和暴戾,那么日月五行的运行,都必然会和本来的规律相逆转,岂只是仅仅祸害人间啊!
翻译课内语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虞:忧虑,忧患 |
B.斩之以徇徇:谋求 |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典:主持,主管 |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 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 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 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⑶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教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阅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句子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亦。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窃:偷偷地、暗中 |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师:师从、学习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3)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