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向之韫犊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 ①爱:通“”,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侻跧:黾(mǐn):勉强。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缩。④:油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观虞人生者   致:抓获、捉到。
B.其穿巾箱之患孔:打洞,使动用法。
C.某既居,果遭其耗 暴:突然。
D.予以是益狸矣宝:珍视,意动用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颇患之,抱痒疾
②其是,孰能御之
B.①能凌侮于人,其人无御之之术
②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虽乏,人智奈之何
②路曼曼修远兮
D.①故桀朝鼠多关龙逢斩

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我家”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
①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②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③张爪呀牙,划泄怒声 ④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⑤借椟以收拾衣
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⑥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野生的鸟兽可以驯养了来帮助人类,我是从狸猫这里得到这个道理的。狸猫的性格,憎恶老鼠喜欢隐蔽。它身体矫捷、毛纹斑驳。我喜欢它能平息老鼠的盗窃,这种特性近似于正义和勇猛。曾经看见有掌管山泽的官吏生擒了狸猫,因而我请求他给了我并带回家了,带到新昌里的客舍居住。那房屋当初没有成为我的居室时,曾经是个富庶人家的粮仓,墙壁地面,很多鼠洞,天天都有老鼠频繁出入。我住进来后,果然遭到严重的损耗。老鼠们常常白天成群出没,虽然敲打拍击呵斥吓唬,它们一点也不畏惧。有的勉强狡猾地蜷缩起来,一会儿又回来了,一天几十次。它们弄破衣物咬穿箱子带来的祸患,时刻都有。我白天有时出门,等到回来,杂物器皿衣服,全都被咬破咬碎。如果夜晚一直留着灯点到早晨,和仆役轮流用嘴驱赶呵斥,身心疲累。即使知道老鼠的祸害,借来柜子装起衣服,不久,柜子又被咬穿了。我心里非常烦闷,如此情况真想挖地找鼠洞将它们杀灭剪除,这样开始(想了)二三十天,没有结果。很为这事烦心,如同患上了瘙痒的疾病。
自从得到了这种狸猫,曾封闭关键通道填埋空洞,放它在房里,躲在一旁等着。见那狸猫昂着头伸着鼻子,似乎闻到了老鼠的味道,就凝神蹲着不动。一会儿,果然有几十只老鼠一个跟着一个地出来了,狸猫猛地跃起,张开爪子露出牙齿,发出撕裂的愤怒的吼声,老鼠们驯服地趴那不敢乱窜。狸猫便出击,一瞬间,所有的老鼠肝脑涂地。等到夜晚再遮掉灯光查看,室内清清净净,我因为这更加珍视狸猫了。经常自己驯养它们,到现在只有半年,狸猫不再抓老鼠,老鼠不再出洞了。原来藏在柜子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被损坏的。
啊!没有狸猫的话,老鼠不仅损坏我的物品,也咬噬我的身心啊。这样我才知道能高枕无忧舒坦的睡觉,杜绝如同生疮破口的担心,都是这只狸猫的功劳啊。奇怪啊!老鼠本来是属于阴暗的动物,它的行止应该是白天潜藏晚上行动,时时都是怕人的啊。原先那被严重骚扰时,不是因为老鼠胆大强壮,欺凌侮辱到人的头上来,那是因为人没有抵御它们的办法,所以能够放肆横行如此。现今的人家如果没有狸猫的存在,就算红墙白壁,终究成为老鼠的家园啊。美酒佳肴,终究也会进入老鼠的口腹,就是再劳累,凭人又怎么奈何得了呢?呜呼!天地之间,圆头方脚的人啊,泯灭圣贤的教诲,比鼠类更甚的大有人在啊。如果时代不容行为端正之人,那么青天白日之下,阴谋和私欲就得以放任。所以桀朝鼠辈多而至使关龙逢被斩,纣朝鼠辈多而至使比干被剖胸取心而死,鲁国鼠辈多而至使孔子离去,楚国鼠辈多而至使屈原自溺汨罗江。按这推理,为小人铺道指路而不用君子来端正方向的,就如同以前老鼠盗窃时却不知道用狸猫遏止,放纵它们横行和暴戾,那么日月五行的运行,都必然会和本来的规律相逆转,岂只是仅仅祸害人间啊!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敛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臣下尽规,忠也。”因诏覃曰:“阁中殊不从容,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阁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覃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以正其阙。”从之。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又言:“文人多佻薄。”帝曰:“佻薄敦厚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耶?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崇树。”乃止。帝尝谓百司不可使一日弛惰,因指香案炉曰:“此始华好,用久则晦,不治饰,何由复新?”覃曰:“救世之敝,在先责实。比皆不报职事,此本于治平,人人无事,安逸致然。”帝曰:“要在谨法度而已。”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然疾恶太过,多所不容,世惮而恶之。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付射。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
(选自《新唐书·郑覃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汉故事准:依照
B.进士浮夸病:痛惜
C.女孙崔皋适:嫁给
D.帝重其不权家昏:通“婚”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B.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C.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D.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不忧虑政事,喜好游乐饮宴。即位之始,吐蕃侵犯边境,郑覃与同职官员崔郾等直言进谏,劝说穆宗不可沉湎享乐,而应警惕边患,加强军备。
B.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喜文辞。他讨厌进士们的虚浮不实,以南北朝尚文辞而误政的历史来劝说皇帝,取消礼部贡院的进士科,但皇帝没有同意。
C.郑覃擅长经学,研习古事,笃守正道,文宗特别器重他。亲子覃建议皇帝召集老成博学、学问精深之士校正六经,并刻写在太学的石头上,作为永久的准则。
D.郑覃晚年身体不好,皇帝特许他可以五天上一次朝。后来李德裕当政,打算选拔郑覃任宰相,郑覃坚决推辞,后来他接受了司空的职位,最后死在任上。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
(2)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㈠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吾门。”
㈡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㈢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㈣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忌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清臣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其民已甚蠹:损害 B.是必吾门大:光大
C.而羌夷之患未弭:顺从 D.夫可则因:沿袭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而对死者进行追封,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译文: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也。纯少有膂力,便弓马。在周,仕历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邑二百户。从武帝平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高祖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谅作乱并州,以纯为行军蓥管、河北道安抚副使,从杨素击平之。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郡公,增邑二千户。转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缣彩五千匹。数年一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齐王昧之得罪也,缒拳岛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纯日:“臣本微贱下才过蒙奖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军。欲竭余年,报国恩耳。磁熬鬻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往在仁寿官,置元德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日:‘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也。’臣奉诏之后,每于体暇唐入,泰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帝改容日:“诚有斯旨。"于是舍之。后数日,出为汶山令。岁余,突厥寇边,朝廷以纯宿将,转为榆林太守。虏有至境,纯辄击却之。会 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纯初闭营不与战,贼屡挑之不出,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选精锐击之,合战于昌虑,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贼魏麒麟众万余人,掳单父,纯进击,又破之。及帝重征辽东,复以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众数千,掠怀仁县,转入沂水,保五不及山。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遣使锁纯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竞伏诛。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纯少有膂力,便弓马便:熟悉。
B.齐王睐之得罪也,纯与交通坐:因为。
C.斩首万余级,为京观筑:修建。
D.有人纯怯懦,不能平贼谮:诬陷。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B.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C.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D.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纯功勋卓著,仕途顺利。他在北周任官时,就已经封邑二百户,后跟从武帝平定齐国,按功勋任为仪同,增加食邑八百户;隋朝建立后,他又因军功,不断升迁。
B.董纯忠心耿耿,反而被贬。皇帝质问他为何与获罪的皇子来往,他如实讲述先皇帝嘱托,皇帝为之动容,但不久,却被贬为汶山太守。
C.董纯带兵作战,机智灵活。隋朝外忧突厥,内敌叛军,董纯都能打退平定。在与张大彪等对手的战术 最终战胜强敌
D.董纯一生戎马,终遭谗害。面对盗贼日益增多的局面,董纯虽有所控制,但终不能改变大局。皇帝为此大为震怒,最终杀了董纯。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
(1)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
(2)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
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③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①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③得己:即自得。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论文(下)
袁宗道
爇香者,沉则沉烟;檀则檀气。何也?其性异也。奏乐者钟不藉鼓响,鼓不假钟音,何也?其器殊也。文章亦然,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派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般言语;无意见,则虚浮,虚浮则雷同矣。大喜者必绝倒,大哀者必号痛,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惟戏场中人,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
今之文士,浮浮泛泛,原不曾的然做一项学问,叩其胸中,亦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徒见古人有立言不朽之说,又见前辈有能诗能文之名,亦欲搦管伸纸,入此行市联篇累牍,图人称扬。夫以茫昧之胸,而妄意宏钜之裁,自非行乞左马之侧,募缘残溺,盗窃遗矢,安能写满卷帙(篇幅)乎?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其可愧如此,而又号于人曰:引古词,传今事,谓之属文。然则二典三谟,非天下至文乎?而其所引,果何代之词乎?
余少时,喜读沧溟、凤洲二先生集。二集佳处故不可掩,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沧溟赠王序,谓“视古修辞,宁失诸理”。夫孔子所云“辞达”者,正达此理耳,无理则所达为何物乎?无论典谟、《语》、《孟》,即诸子百氏,谁非谈理者?道家则明清净之理,法家则明赏罚之理,阴阳家则述鬼神之理,墨家则揭俭慈之理,农家则叙耕桑之理,兵家则列奇正变化之理。汉、唐、宋诸名家,如董、贾、韩、柳、欧、苏、曾、王诸公,及国朝阳明、荆川,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彼何所见,乃强赖古人失理耶?
凤洲《艺苑卮言》,不可具驳,其赠李序曰:“六经固理之区薮也,已尽,不复措语矣。”沧溟赖古人无理,而凤洲则不许今人有理。何说乎?此一时遁词,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而不知其流毒后学,使人狂醉,至于今不可解喻也。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若使胸中的有所见,苞塞于中,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兔起鹘落,犹恐或逸,况有闲力暇晷,引用古诗句耶?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乐者钟不藉鼓响藉:凭借
B.入此行市联篇累牍市:贩卖
C.谁非谈理者非:责怪
D.不可具驳具:全部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的文学主张的一组是 ()
①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
②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
③理充于腹,而文随之
④此一时遁词,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
⑤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
⑥从学生理,从理生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宗道对那些“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只是乞灵古人的作者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抨击。
B.袁宗道对沧溟、凤洲两位先生作品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C.袁宗道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
D.袁宗道认为只要有自己的“理”,则写文章“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
②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