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几组通商口岸,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南京、天津、苏州 B.宁波、天津、重庆、汉口
C.厦门、福州、沙市、镇江 D.南京、上海、苏州、杭州

某次战争后,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发表演说:“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该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此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