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
B.常温下,将铜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 |
C.浓硝酸久置显黄色,说明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
D.向胆矾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白色的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吸水性 |
在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中,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
B.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000℃左右 |
C.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 |
D.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
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四种元素A、B、C、D分别为O、Ca、Na、Ar
B.元素A、B、C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可为CaO、CaO2、Na2O、Na2O2等
C.元素A、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A<C
D.元素B、C电负性大小关系为B>C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
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 |
C.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 |
D.如果某一基态原子3p能级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的自旋方向必然相反 |
下列各项表述中,两个粒子一定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是( )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
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 |
C.M层全充满而N层排布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 |
D.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1/5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5的原子 |
若某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个电子 |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
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
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