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
(1)用浓硝酸和水按照不同体积比配成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各取10 mL硝酸溶液分别与铜片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浓硝酸与水的体积比
实验现象

1:1
反应速率快,溶液很快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呈红棕色

1:3
反应速率较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1:5
反应速率慢,微热后速率加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生成标准状况下0.56 L NO气体,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         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依据上表,制备NO气体最适宜的是实验II,理由是         
(2)为防止有毒气体逸散造成空气污染,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

用该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验证产生NO气体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Ⅰ.安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打开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所选浓度的硝酸,至铜丝下沿(不接触铜丝)。
Ⅲ.向上移动B管,使A管液面上升至与橡皮塞恰好接触,关闭旋塞C,反应开始。
Ⅳ.当液面重新下降至与铜丝脱离接触时,反应停止。
Ⅴ.打开旋塞C,向下移动B管,使A中迅速进入少量空气,关闭旋塞C,观察现象。
……
①步骤Ⅰ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水,若观察到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步骤Ⅲ操作的目的是         
③为使A管内的NO气体完全被溶液吸收,可进一步采取的操作是         ,能确定NO完全被溶液吸收的现象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
a 中加入20 g 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 浓硫酸。 B 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 a ,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b 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C.61% D.70%

FeC l 3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制备无水 FeC l 3 ,再用副产品 FeC l 3 溶液吸收有毒的 H 2 S
Ⅰ.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 FeC l 3 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 FeC l 3 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通入干燥的 C l 2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④…… 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 C l 2 ,并用干燥的 N 2 赶尽 C l 2 ,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 FeC l 3 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 A 的右端。要使沉积得 FeC l 3 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3)操作步骤中,为防止 FeC l 3 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
(4)装置 B 中的冷水作用为;装置 C 的名称为;装置 D FeC l 2 全部反应完后,因为失去吸收 C l 2 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 FeC l 2 是否失效的试剂:
(5)在虚线框内画出尾气吸收装置E并注明试剂
Ⅱ.该组同学用装置 D 中的副产品 FeC l 3 溶液吸收 H 2 S ,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6) FeC l 3 H 2 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电解池中 H+ 在阴极放电产生 H 2 ,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8)综合分析实验Ⅱ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① H 2 S 的原子利用率100%;②

为了探究 AgN O 3 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 AgN O 3 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 AgN O 3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 Fe 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 Ag+ 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第试剂 KSCN 溶液、 K 3 [Fe(CN ) 6 ] 溶液、氯水。
(1)请完成下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除尽 Ag+ 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KSCN 溶液,振荡
存在 Fe 3 +
取少量除尽 Ag+ 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振荡
存在 Fe 2 +

【实验结论】 Fe 的氧化产物为存在 Fe 2 + Fe 3 +
Ⅱ. AgN O 3 的热稳定性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 AgN O 3 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 O 2 ,其验证方法是

(4)【查阅资料】 A g 2 O 和粉末的 Ag 均为黑色; A g 2 O 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 Ag ;ⅱ. A g 2 O ;ⅲ. Ag A g 2 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a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黑色固体不溶解
b
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的 AgN O 3 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

Ti O 2 既是制备其他含钛化合物的原料,又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
(1)实验室利用反应 Ti O 2 (s)+CC l 4 (g) TiC l 4 (g)+C O 2 (g) ,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备 TiC l 4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有关物质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其他
CC l 4 -23
76
TiC l 4 互溶
TiC l 4 -25
136
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仪器 A 的名称是,装置 E 中的试剂是。反应开始前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加装药品、通 N 2 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的操作包括:①停止通 N 2 ②熄灭酒精灯③冷却至室温。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欲分离 D 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
(2)工业上由钛铁矿( FeTi O 3 )(含 F e 2 O 3 Si O 2 等杂质)制备 Ti O 2 的有关反应包括:
酸溶 FeTi O 3 (s)+2 H 2 S O 4 (aq)=FeS O 4 (aq)+TiS O 4 (aq)+2 H 2 O(l)

水解 TiOS O 4 (aq)+2 H 2 O(l) H 2 Ti O 3 (s)+ H 2 S O 4 (aq)
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①试剂 A 。钛液Ⅰ需冷却至70℃左右,若温度过高会导致产品 Ti O 2 收率降低,原因是
②取少量酸洗后的 H 2 Ti O 3 ,加入盐酸并振荡,滴加 KSCN 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加 H 2 O 2 后出现微红色,说明 H 2 Ti O 3 中存在的杂质离子是。这种 H 2 Ti O 3 即使用水充分洗涤,煅烧后获得的 Ti O 2 也会发黄,发黄的杂质是(填化学式)。

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1)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

②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③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
(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①完成原电池甲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5),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其原因是
(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的材料中应选作阳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