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各题。(10 分)
《周党传》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为宗人所养,而遇之不以理,及长,又不还其财。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后读《春秋》,闻复仇之义,便辍讲而还,与乡佐相闻,期克斗日。既交刃,而党为乡佐所伤,困顿。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自此敕身修志,州里称其高。
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建武中,征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征,不得已,乃着短布单衣,穀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
博士范升奏毁党,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党遂隐居黾池,著书上下篇而终。邑人贤而祠之。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七十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党诣乡县讼( ) ②既悟而去( )
③帝乃许焉( ) ④邑人贤而祠之(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闻复仇之义”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B.乃记之而去 |
C.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 | D.楚王闻之,谓左右日 |
对下列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乡佐曾经当众侮辱过周党,周党很长一段时间都对他怀恨在心。 |
B.周党最初选择隐居避世,是因为他不满王莽篡权。 |
C.光武帝即位以后曾多次征召周党,他没有因为时局改变而积极入仕,而是委婉地拒绝了朝廷的聘用,坚持独善其身,光武帝对此非常不满。 |
D.周党品德高尚,得到人们的景仰。王莽篡位期间,社会动荡,常有匪盗屠城的血案发生,可对广武城却能网开一面,居然过城而不入。 |
翻译下面句子。(2分)
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
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向取白衫且止(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4)乃负以归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终不扬其过也。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___________
②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
③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
④多助之至 _______________下面“以”字的意思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B.以天下之所顺 |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事例: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基论相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向其数欲害君,君却为之善耶!吾欲以君为相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宪则不然。”解释下列划线词。
向其数欲害君()宪素善基()对文中画线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换柱子,等到有大木头才行。 |
B.这就好比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
C.凡是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
D.这就好比换柱子,等到有大木头才行。 |
刘基认为宰相应该有“”的度量(用文中的语句)(2分)
本文表现了刘基的优秀品质。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前人之述备矣”。 |
B.第②段写览阴雨连绵季节之景而触景伤情,悲恸不止。 |
C.第③三段写览春天温和明媚之景而感到无比欣慰和欢喜。 |
D.第④四段“斯人”是指作者的朋友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