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各题。(10 分)
《周党传》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为宗人所养,而遇之不以理,及长,又不还其财。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后读《春秋》,闻复仇之义,便辍讲而还,与乡佐相闻,期克斗日。既交刃,而党为乡佐所伤,困顿。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自此敕身修志,州里称其高。
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建武中,征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征,不得已,乃着短布单衣,穀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
博士范升奏毁党,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党遂隐居黾池,著书上下篇而终。邑人贤而祠之。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七十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党诣乡县讼( ) ②既悟而去( )
③帝乃许焉( ) ④邑人贤而祠之(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闻复仇之义”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B.乃记之而去 |
C.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 | D.楚王闻之,谓左右日 |
对下列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乡佐曾经当众侮辱过周党,周党很长一段时间都对他怀恨在心。 |
B.周党最初选择隐居避世,是因为他不满王莽篡权。 |
C.光武帝即位以后曾多次征召周党,他没有因为时局改变而积极入仕,而是委婉地拒绝了朝廷的聘用,坚持独善其身,光武帝对此非常不满。 |
D.周党品德高尚,得到人们的景仰。王莽篡位期间,社会动荡,常有匪盗屠城的血案发生,可对广武城却能网开一面,居然过城而不入。 |
翻译下面句子。(2分)
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元饲弃狗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惶惶于阡陌间阡陌:
②遂许焉许: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① ,
② 。
A.关爱动物的人。 | B.知恩图报的人。 |
C.易于感动的人。 | D.重视亲情的人。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文中醉翁是指(朝代)的作家文学家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对选文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
B.介绍了“醉翁”名的由来。 |
C.由介绍醉翁亭,点出全文的主旨。 |
D.开篇引“乐”,点出醉翁之意全部在山水之乐。 |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②负势竞上()
③窥谷忘反()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话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对文章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补写了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照应“寒树”。 |
B.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 |
C.最后以抒情作结,让人回味无穷。 |
D.结尾平稳和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的余地。 |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题3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患其塔动()
②便实钉之()
③人皆伏其精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梵天寺木塔》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请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阅读两段有关晏子的古文,回答小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①,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市租:税款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1)缚者曷为者也?
(2)是寡人之过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坐盗( )(2)其实味不同( )
(2)寡人反取病焉。( )(4)晏子辞( )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