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 有 小 口 仿 佛 若 有 光 便 舍 船解释下列加点字词语
(1)便要还家 ( ) (2) 渔人甚异之( )
(3)寻病终 (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翻译下列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表现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句子是(用原文写两句) , 。 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3 分)
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两处语句 , 。
(甲)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给加线字注音并解释两个四字短语。
⑴犬牙差互()⑵浩浩汤汤()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著名电影配音演员、朗诵家童自荣先生曾朗诵《岳阳楼记》,原文的结尾只有一个“吾谁与归”,但他读了两次:第一次读得语调很轻,但语气很沉痛,而第二次却读得高亢悲壮,撼人心魄。
请你揣摩藏在原文句背后的意蕴,评说他这样处理朗读的好处。假如你班要拍摄一部《小石潭记》的自然风光DV片,你作为摄像师,将如何忠实于原文,运用好你的镜头语言(怎么拍)?请说明。
现在你假借“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请你用《岳阳楼记》、苏轼《水调歌头》中相关句子对他说几句劝慰的话。
柳老先生:
阅读下面文言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而后作( )(4)衡于虑( )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根据对文段的理解填空。
(1)“是人”经历磨炼,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选用文中三个字来回答)
、 、 。
(2)本文议论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讲的主要是 和 两方面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11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堪:
(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分)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③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注】:①雠chóu:出售、成交。②蚩:傻,无知。③翦翦:小气。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居善药(聚积,搜集) | B.冀速已(希望) |
C.未尝诣取直(前往) | D.清逐利以活妻子耳(快活)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市人以其异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B.虽不持钱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C.其远取利皆类此其如土石何 |
D.则怫然怒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②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宋清经商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注释:①奚:疑问代词,何。解释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思。
或异二者之为:微斯人:
必先富民民贫则危乡轻家:翻译下列句子。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
B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翻译: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根据提示填空:
【甲】文中表明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乙】文从和两方面论述“治国之道,先安于民”。【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