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_____。
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已知:Ba2++OH-+HCO3—=BaCO3↓+H2O)
(1)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
(2)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
方案三: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分液漏斗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0 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0 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
实验室需要450ml 0.12mol/L的NaOH溶液,有如下操作:
①把称好的NaOH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克。
③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⑥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上述步骤中要称量的NaOH固体为克
⑵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⑶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①100mL ②250mL ③500mL ④1000mL,本实验选用
(填序号)。
⑷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托盘天平,药匙以外还有:。
⑸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NaOH固体时,物码倒置(1克以下用游码)
②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⑤
③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水
④某同学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⑤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拿胶头滴管又加入蒸馏水使液体凹液面再次与刻度线相切。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某学生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⑴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②
⑵浓H2SO4的作用是。
⑶本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为(填字母编号)。
⑷写出装置C、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C ,D。
⑸ D中反应每生成1个水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个。
按右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⑴ I中铁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 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结合I、II实验现象可知,Fe、Cu、Ag的还原性顺序为。
(12分)由几种盐溶于水中形成的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Na+、Mg2+、Ba2+、Al3+、Fe3+、C
u2+、Cl-、Br-、I-、NO3-、CO32-、SO32-、SO42-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pH试纸呈红色。排除离子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几滴新制氯水,经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排除
离子存在。
(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则可排除离子的存在。
(4)另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
离子存在,又排除离子存在。
(5)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能否确定NH4+是否存在,若能,请简述理由,若不能,请简述检验它的方法 。
(6)原溶液一定存在的离子有,不能确定的离子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