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探究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
设计方案:
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
(2)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和 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6min |
7min |
8min |
9min |
10min |
11min |
明亮 |
3 |
2 |
2 |
2 |
2 |
3 |
2 |
2 |
1 |
1 |
黑暗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8 |
19 |
19 |
(3)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4)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5)若要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应设计干燥和 两种环境。
(6)实验用的鼠妇的数量不能太少,是因为 。
2013年1月中旬,美国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流感疫情已蔓延到了47个州,流感疫苗告急……。某科学家为检验新研制的流感疫苗的效能,进行了下面的动物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品种相同、大小一样的健康小白鼠40只,平均分为A.B两组。
②处理:A组:不注射流感疫苗,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
B组:,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
(2)结果预测:若B组比A组发病率低,则说明该流感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3)回答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该实验还要进行实验。为了测定该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_________疫苗小白鼠患病的情况。
②接种疫苗能引起生物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的类型属于免疫;
③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是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
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不同光照条件下平均结茧情况统计表(单位:%)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光线 |
明亮而不均匀 |
明亮而均匀 |
暗而均匀 |
实验Ⅰ(5月份) |
15.48 |
7.50 |
4.92 |
实验Ⅱ(9月份) |
17.17 |
8.85 |
4.50 |
总平均发生率 |
16.33 |
8.18 |
4.71 |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l)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发育。蚕茧是蚕蛾在发育过程中的________阶段出现的。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中分析,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你认为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 期。
下图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方法:______________。
马铃薯俗称土豆,在有些山区,马铃薯是当地人一年中的主食。当地人用马铃薯块茎繁殖,收获的马铃薯通常储藏在地窖中。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铃薯富含淀粉。人体摄入淀粉首先在_______中通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部分转变为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_______。
(2)用马铃薯块茎繁殖后代属于_______生殖。
(3)地窖储藏马铃薯可减弱呼吸作用并防止马铃薯发芽。发芽的马铃薯能否食用?_______
(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马铃薯萌发的条件,请你协助他们完成这一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马铃薯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
你的假设:马铃薯萌发_______充足的空气。
制定计划:①选取一个健壮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且都带芽的两块。然后取两个较大的相同型号的培养瓶,编号为甲、乙,并装入适量的沙质土壤,仅留少许空间。
②将切好的两块马铃薯块茎分别埋人甲、乙两培养瓶的沙质土壤中,浇上适量的清水,然后拧紧甲瓶的瓶盖,乙瓶瓶口_______。
③将两培养瓶放人调好温度的恒温箱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瓶中马铃薯的萌发情况。
讨论和完善计划:略
实施计划:略
实验结果及结论:
I如果_______瓶的马铃薯萌发,另一瓶的不萌发,则马铃薯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Ⅱ如果_______瓶的马铃薯萌发,另一瓶的不萌发,则马铃薯萌发不需要充足的空气,并且空气对马铃薯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Ⅲ如果甲瓶与乙瓶的马铃薯都_______,则空气对马铃薯萌发无影响。
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表1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 组别 |
水源 |
水量/mL |
水温/℃ |
蛙卵数/个 |
孵出蝌蚪数/只 |
A |
池塘水 |
500 |
22~25 |
250 |
245 |
B |
自来水 |
500 |
13 |
250 |
165 |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表2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 组别 |
水源 |
水量/mL |
水温/℃ |
蛙卵数/个 |
孵出蝌蚪数/只 |
A |
池塘水 |
500 |
22~25 |
250 |
—— |
B |
池塘水 |
500 |
13 |
250 |
—— |
C |
自来水 |
500 |
22~25 |
250 |
—— |
D |
自来水 |
500 |
13 |
250 |
—— |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③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
试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