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①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将木板一端垫高,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在绳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滑动
B.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②如图所示是某一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取计数点A、B、C、D、E、F、G.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 0.10s,用刻度尺测量出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50cm,BC="3.88" cm,CD="6.26" cm,DE="8.67" cm,EF="11.08" cm,FG=13.49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 _____   m/s2,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C =  ______  m/s.(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③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 m/s2
0.30
0.40
0.48
0.60
0.72

a.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b.若作出的a-F图象不过坐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选用:
干电池(电动势E约为1.5V,内电阻r约为1.0Ω);电流表G(满偏电流2.0mA,内阻Rg=10Ω);
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为0.5Ω);
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
滑动变阻器R2(0~300Ω,1A);
定值电阻R0=999Ω;
开关和导线若干。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①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 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R1”或“R2”); 在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移动至
    (填“a端”、“中央”或“b端”)。
②根据图甲在图乙的实物图上连线。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甲为测定长木板B在桌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的装置,A为砂摆,当砂摆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第30次经过平衡位置时测得所用的时间为29s。图乙为某次实验中运动的木板上留下的砂子的痕迹,测得数据如图,则木板的加速度为m/s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所受拉力用F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如图b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使图线过原点应对实验装置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c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取值不同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处理数据时,总是把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合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合力比托盘和砝码的重力要________一些(选填“大”或“小”)。因此,为使实验结论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应使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________一些(选填“大”或“小”)。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力均为2.00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读数/N
1.50
2.00
2.50
2.90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c坐标纸上做出摩擦力F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N的关系图象(以FN为横坐标)。
(3)由图象可知,木块的重力为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某同学分别用毫米刻度尺、10分度游标卡尺、50分度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分别得到如下数据,其中读数肯定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
A.10.0mm B.9.9mm
C.10.05mm D.9.990mm
(2)右图是用来探究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装置图,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极限法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16(甲)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其中某条亮条纹(并将其记为第1条)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y1="2.320" mm;然后同方向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16(乙)中手轮上的示数y2=______ _mm,则由_______(用字y1、y2表示)可算出相邻两明条纹间距.若双缝间距d=0.20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0.700m,则据对应的光波的波长为m.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