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规范居民应尽的义务。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诞生记

1989年12月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法
1995年到
2011年
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474人次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78件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论证项目
2011年1月
至9月
全国人大成立环境保护法修改小组,多次听取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并分别赴湖南等地进行调研和召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研讨
2012年8月至
2013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0404人次提出14082条意见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请选用其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材料一,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引起高三学生的热议,同学们纷纷查找有关资料。下面是某校高三(2)班同学查找到的部分微博内容,请你共同参与研讨。
【了解战略定位】

【领悟决策过程】

【体验社会实践】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答“留言”中的疑问。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博文”中的决策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
(3)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博文”中的大学生是如何做到学以致用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引起高三学生的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根据下列材料展开讨论,请你共同参与。
2010年A市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2010年以来,我国很多省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趣浓厚,兴起了新兴产业投资热。对此有人认为:政府应防止新兴产业投资过热,弱化参与度;也有人认为:政府应强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全力直接参与企业经营。
(1)请揭示上表所示的经济信息。并根据上表所示的经济信息,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分析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正确性。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材料一: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俄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更低了。
材料二: 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材料三: 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 材料一和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 三个材料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1929年10月24 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经济开始往地狱里冲。
1933年3月,在经济最危难时刻,罗斯福实行“新政”(NewDeal)。“新政”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新政”吧美国拉回人间。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 罗斯福如何通过“新政”把美国拉回人间?

国庆之后,人民网撰文指出: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于民族振兴伟业。文章说,我们强调弘扬民族精神,决不意味着可以闭关自守,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主张弘扬时代精神,也不意味着可以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贯通起来,紧紧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总目标,以“和谐”的思维方式来搞好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二重奏”。
(1) 材料中所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何关系?
(2) 当前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