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发达国家的发展证明,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材料二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三 在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民主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国城镇化的意见和要求;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出科学议案;政协委员们也纷纷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1)简要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相关内容,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猪肉价格上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我校高一学生开展了一次以“猪肉价格上涨”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一名学生从人民网下载到以下新闻标题:
(1)请根据标题一、二的信息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2)请根据标题三、四的信息分析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必须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一个新台阶。
材料一: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长处也是不足点,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材料二: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是照抄照搬东部地区经验,而不联系实际;其二是一哄而上,没有轻重缓急。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的认识和做法的正确性。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但面对未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际竞争也在加剧……成就“中国梦”,对于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关键在于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从而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谈谈党应如何审时度势带领人民成就“中国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党的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2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江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