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这里的“工具机”是指 ( )。
A.飞梭 | B.纺织机器 |
C.改良蒸汽机 | D.汽船 |
近代有一画派享有“光的诗人”之称,其善于借助科技领域的光学成就,渗透光褐色的微妙变化,下列作品中属于该画派的是()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③ |
吴于廑在《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中说到:“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
B.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拥有一切权力 |
C.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
D.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的君权始终受制于教权 |
【改编】1967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据此,以下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欧洲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
B.法国综合国力比较强,成为美国第一大竞争对手 |
C.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受到了很大冲击 |
D.欧洲联合进程加快,预示着美国计划的事与愿违 |
蒋介石在1938年底的一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以四川为最后根据地,北固陕西,南控湘、黔、贵诸省,稳扎稳打……如此,日本则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的讲话可以反映( )
①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②没有四川,抗战一定失败
③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④四川在八年抗战中牺牲了大量壮士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原创】据有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8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政府的感召,效果显著 |
B.中国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
C.全面抗战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奉行积极抵抗策略 |
D.应当比较客观、公正地看待国民政府的抗战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