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吴于廑在《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中说到:“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B.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拥有一切权力
C.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D.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的君权始终受制于教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他们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②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
③五四运动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④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对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对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拥护
D.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没有传播到农村

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的反对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在华外国人受到“庇护”的依据是()

A.居住及租地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