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的对象 |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
下列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
辽沈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锦州 | B.长春 | C.四平 | D.沈阳 |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
A.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 |
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 |
C.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 |
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 |
“不成文法来自习俗确认的规范。事实上,经使用者的同意所确认的持久的习惯,扮演了法律的角色。”同时,为了保障自由,还得对权力做相当的限制,“如果主人的逞凶被认为不可忍受,他们将被强制以好的条件出卖奴隶。”由此可知
A.习惯法没有共同的约束效力造成社会矛盾 |
B.习惯法在对抗奴隶主野蛮行为上有一定作用 |
C.习惯法完全是为了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工具 |
D.习惯法是奴隶社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囚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