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 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
A(g)B(g)+C(g)  ΔH=+85.1 kJ·mol-1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总压强p/100 kPa
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____ mol,n(A)=________ mol。
②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________。

反应时间t/h
0
4
8
16
c(A)/(mol·L-1)
0.10
a
0.026
0.006 5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Δ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 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__________ mol·L-1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用MnO2氧化密度为1.19 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用双线桥法表示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8.7gMnO2能使molHCl被氧化。
Ⅱ.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若被还原
的硫酸为 0.9 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如KNO3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实验室配制1mol/L Na2CO3溶液250ml。
(1)需要固体Na2CO3g;(2)该溶液中的阳离子数目为个;
(3)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的Na2CO3溶液ml;
(4)将该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5)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不重复使用)

A.称量 B.洗涤 C.定容 D.溶解 E.摇匀 F.转移

Ⅱ.现有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K+、Ba2+、Fe3+、Ag+ 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42-、CO32-、NO3- 中的某一种。小华同学说,不用做实验就可以确定这四种盐,那么他确定的四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C三种金属元素,有如下情况: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产物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3)两摩尔X的单质可与一摩尔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摩尔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4)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5)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棕红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呈黄色溶液。
(6)B与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后逐滴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7)C的单质与Y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M。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Z,X2Y,M
②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BZ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⑤X单质与Z单质的混合气体经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求原混合气体中X单质与Z单质的体积比可能为

中学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A是铁,B是稀硝酸(过量),且A可溶于C溶液中。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该反应是实验室制取C气体的反应。已知C是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SO2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所含原子数为
(2)写出除去下列物质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
①Na2CO3固体(NaHCO3)②FeCl3溶液(FeCl2)
③Mg粉(Al)④CO2(SO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