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伤仲永》一文然后做题。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 |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 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班超立志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①。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②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
志哉!”【注释】①细节:小事情。 ②研:通“砚”,砚台。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辍业投笔 (扔) | B.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怎么) |
C.常为官佣书以供养(用来) | D.不耻劳辱(耻辱) |
对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本文而言,班超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
B.班超成才的主要原因是“家贫”。 |
C.上面短文的主旨是逆境使人成才。 |
D.“班超的大志”可用原文“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来表述。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歆辄难之 | B.默而识之 | C.不能称前时之闻 | D.友人惭,下车引之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俱乘船避难()②幸尚宽()
③纳其自托()④遂携拯如初()翻译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后面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亦未寝()(4)但少闲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填空。
(1)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中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2)乙文作者是(朝代),字,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言文阅读。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先自度其足及反,市罢遽契其舟不亦惑乎
明察秋毫凹者为壑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幼时记趣》一文中,癞蛤蟆比起人来本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2)《寓言二则》中买履的郑人和刻舟求剑的楚人让人觉得可笑,他们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原则和态度?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②念无与乐者念:
③非咨询不穷其致咨询:
④其实味不同其实: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非相度不得其情。《小石潭记》中所写的水、光、鱼、石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呢?
品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压”字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