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时期 |
材料 |
结论 |
第一组15、16 世纪 |
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它很多东西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我们以物换物,两相情愿。 ——哥伦布《航海日记》 |
世界逐渐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
第二组 19世纪中期 |
世界强国英国在1846 年和1849 年先后废除了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和一些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希腊(1837 年)、土耳(1838 年)、波斯(1836,1857 年)、中国(1840,1842 年)、日本(1858 年)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的贸易协定。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 年第六期 |
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不平等贸易体系形成 |
第三组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苏伊士运河于1869 年开通,巴拿马运河于1914 年竣工。铁路网密布全球,洲际铁路开通的有:1869 年美国横贯北美的大铁路与太平洋铁路接轨;1903 年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世界通讯网形成。60 年代,有线电报的使用已经越出国界;70 年代,电话开始使用;1901 年,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成功。汽车和飞机已经出现。20 世纪初期,全世界已由200 万辆汽车奔驰在交通运输线上。 ——麦克尼尔《世界史》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 分)
(2)本堂课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7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材料二:
明代的婚姻礼俗主要参考《朱子家礼》,如:
拜堂: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可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撒帐:拜堂后,新婚夫妇要向亲友抛洒“一把栗子一把枣”,谐取“早立子”、“多立子”的口彩。
庙见:婚后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拜祠堂,这样媳妇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
——摘编自陈洁梅《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1)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概括材料二中传统婚俗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6世纪中西方婚姻观念与礼俗差异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dí,即买进粮食)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顽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雅典公民大会会场 陶瓶上的雅典商船
材料四: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请从政治、历史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3)材料三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4)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核能对世界各国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1955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外长开会,达成共识:“不把经济潜力综合在一起,政治上的任何努力都必然是徒劳无益的。”为此,六国在会议结束时决定共同和平利用原子能。1957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结合国际背景,分析西欧六国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