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的地 |
时间范围 |
人数 |
美国 |
1821—1932年 |
3420万 |
俄国亚洲地区 |
1800—1939年 |
1200万 |
阿根廷 |
1856—1932年 |
640万 |
加拿大 |
1821—1932年 |
520万 |
材料一 欧洲移民表
(1)据材料一,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
——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年份 |
移民增长数(万) |
年份 |
专利证书增长数 |
1851—1854 |
37.9—42.8 |
1851—1856 |
757—2315 |
1863—1866 |
17.6—31.9 |
1863—1867 |
3781—12301 |
1879—1882 |
17.8—78.9 |
1880—1883 |
12926—21196 |
1898—1903 |
22.9—85.7 |
1898—1903 |
20404—31046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表一: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表二: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官僚资本 |
1.84 |
42.2 |
2.22 |
12.0 |
1.18 |
民族资本 |
2.51 |
57.8 |
16.32 |
88.0 |
12.41 |
合计 |
4.35 |
100.0 |
18.54 |
100.0 |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
粮食产量 |
棉花产量 |
油料产量 |
糖料产量 |
1957 |
19505 |
164.0 |
419. 6 |
1189.3 |
1958 |
20000 |
196.9 |
477.0 |
1563.1 |
1959 |
17000 |
170.9 |
410.4 |
1214.7 |
1960 |
14350 |
106.3 |
194.1[来 |
985.5 |
1961 |
14750 |
80.0 |
181.4 |
506.5 |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的积极性。我们是在1978年年底制定这个方针的,几年工夫就见效了。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基本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农村实行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方针政策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第一位直接以“文艺复兴”指称新文化运动,并对新文化运动起到定性作用的当属胡适。1919年元旦,胡适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一批青年学生创办了宣传新文化、新思潮的刊物——《新潮》,并为其取了英文刊名叫“Renaissance”(意为文艺复兴) 。胡适将《新潮》与“Renaissance”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胡适也因此赢得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的美誉。……但也有学者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结论。
——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请评述材料中关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文字资料、图片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从前越王勾践被困于会稽山上,于是重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会争斗就得有准备,知道会按时使用就要了解物品,此二者清楚了,各种货物的情形均可得以观察而明了。所以岁星在金位(西),五谷丰登;在水位(北),有水灾;在木位(东),有饥荒;在火位(南),有干旱。干旱则预备舟船,水涝时则准备车辆,这是事物的理。六年一次丰收,六年一次干旱,十二年一次大饥荒。出售粮食,每斗二十钱就会危害农民,每斗九十钱就会使商人受损失。商人受损则钱财不流通,农民受损则土地不被开垦。每斗上不超过八十钱,下不少于三十钱,则农民、商人都获利,平价售粮调整物价,通关入市的货物不短缺,是治国的道理。积贮之理,务必储备完备的物品,不要有停滞的货币。以货物相互贸易,不留容易败坏的货物,不可囤积以求高价。议论货物的有余与不足,就知道物价的涨跌。物价上涨到极点就下跌,跌到极点则反弹。价格高时出手要如同抛弃粪土,价格低时购入有如收购珠玉,货币钱财要使它像流水一样周转。”(勾践)治国十年,国家富足,厚赏战士,战士冒飞矢流石进军,如同渴时得饮,终于向强大的吴国报了仇,又在中原阅兵,称号“五霸”。
——译自《史记》
材料二 有关商鞅变法的图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勾践改革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计然的建议。
(2)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勾践改革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孟(1571—1641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材料三: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1324份。在回答“今后希望孩子做什么”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择业观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