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
②立法利于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④立法更好地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
|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
|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 ()
清朝黄龙旗中华帝国旗民国五色旗人民共和国国旗
| A.中国领土的变化 | B.人民地位的变化 |
| C.思想文化的变化 | D.国家观念的变化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 A.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正义性 | B.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
| C.工人群众的民主和自由诉求 | 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