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
②立法利于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④立法更好地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 B.有历史观引导 |
| C.为现实服务 | D.充分掌握史实 |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时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一些思想家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危机感到失望与不满。由此文学领域兴起的流派有
①浪漫主义②现代主义③印象主义④批判现实主义
|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 |
| 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
| 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 |
| 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 |
《美国宪政历程》指出:“美国法制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
| A.西塞罗的自然法精神 | 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
| 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两者的共同点是
|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 B.都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
| C.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 | D.都以“理性”为指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