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言论中,与“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C.“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
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 |
据报道,昨天(俄历十月二十四日)清晨,特派员出示了彼得格勒军区司令波尔科夫尼科夫关于立即查封《工人之路报》《士兵报》及其印刷厂的指令。尽管该指令遭到出版编辑们的拒绝,但……铅版被捣毁,印刷厂被封闭。当时,这类报道的传播()
A.丑化了苏维埃政府形象 | B.压抑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
C.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热情 | D.体现了政府的文化导向 |
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该战役是指()
A.平型关大捷 | B.徐州会战 |
C.百团大战 | D.枣宜会战 |
1932年,《皖报》在其原有“政府通告”“本省与本市新闻”“文艺副刊及广告”等版式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周刊”“教育周刊”“农林周刊”等。可见,该报的办报理念的变化表现为()
A.商业性弱化 | B.时政性消失 |
C.经济味浓厚 | D.社会性增强 |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
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剑桥晚清史》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这表明()
A.康有为改革实践将根本改变原有体制 |
B.维新变法理论完全没有付诸政治实践 |
C.康有为主张用革命手段实现政权更替 |
D.维新变法失败原因在于没有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