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
| A.“治之经,礼与刑” |
|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
|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
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
|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 B.人口大量增加使劳动力充裕 |
| C.生产工具改进的重大突破 | D.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
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统治阶级的提倡 | B.国家分裂的影响 |
| C.社会人口的增加 | D.铁器、牛耕的出现 |
改革开放时期,率先在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A.四川和广东 | B.四川和海南 | C.四川与安徽 | D.安徽与广东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和国政府为改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落后状况,在四川修建了第一条出川铁路是:
| A.成渝铁路 | B.川黔铁路 | C.成昆铁路 | D.宝成铁路 |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迁都当时的四川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主要是为了:
| A.继行指挥正面战场的抗战 | B.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 C.与日军妥协,保住其统治 | D.保存实力,以策动新的内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