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时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______上,授粉后套袋。四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______条染色体,该雌配子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______条染色体的合子。
(2)上述杂交获得的种子可发育为三倍体植株。该植株会产生无子果实,该果实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      分裂。
(3)为了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理论上可以采用      的方法。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酵母菌细胞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⑴.酵母菌为     (原核或真核)生物,判断的理由是
⑵.2是,酵母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所共有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
⑶.酵母菌在生命结构的层次中属于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⑵一只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⑶所有的螳螂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⑷所有的生物组成
⑸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属于自养生物的是 ,含有染色体的是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D表示_ 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
(4)图中有________个肽键,有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个羧基。该化合物由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个水分子。

在某种小鼠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为隐性(e)。下图示两项交配,亲代动物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基因E”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动物C与动物D的表现型不同,说明表现型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3)现将动物C与动物R交配:
①若子代在–15℃中成长,其表现型及比例最可能是
②若子代在30℃中成长,其表现型最可能是
(4)现有一突变体小鼠,检测该小鼠由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该小鼠的第三个密码子(AUC)的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则该小鼠突变基因模板链相应部位(7、8、9号位置)的碱基序列为   
(5)现有一些基因型都相同的白色小鼠(雌雄均有),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I.设计思路:

②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II.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①若子代小鼠,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②若子代小鼠,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③若子代小鼠,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已知二倍体水稻的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
(1)现有多株感病无芒的水稻植株,对其进行射线处理后,再进行自交,结果后代出现少量抗病无芒的个体。由此可推测,抗病个体的出现是发生了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导感病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
(2)在适宜时期,取上述诱变所得的杂合抗病无芒(Aabb)个体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若这些植株均自交,同一植株的所有子代的性状表现(一致/不一致),所有植株的所有子代的性状在子代群体中表现(一致/不一致)。
(3)在培养过程中,除得到单倍体植株外,还可得到一部分由花药壁细胞(体细胞)直接发育成的植株,这些花药壁植株表现为(可育/不育),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4)现有甲、乙两棵抗病无芒的植株,甲植株由花药壁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乙植株为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植株。为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品种,应选上述植株中的植株进行育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