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会议即将结束时,身为军械部科学顾问的韦伯伦教授一言九鼎,猛然起身,对阿贝丁试炮场负责人大声说:‘西蒙,给戈德斯坦这笔经费!’”说完这句话,立即转身向大门外走去, 戏剧性地决定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命运。对这段描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会议”召开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当年 |
B.电子计算机因支援战争的军事需要而诞生 |
C.韦伯伦教授对德国阿贝丁试炮场拨了巨额经费 |
D.军械部对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提出这一思想的应该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 B.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资产阶级激进派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的统一 |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
A.《四洲志》 | B.《海国图志》 |
C.《资政新篇》 | D.《西学东渐记》 |
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 B.关心人民疾苦 |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 D.主张开眼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