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
“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
B.资本主义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
C.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 |
D.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
《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B.圈地运动的开展 |
C.工厂的出现 | D.海外市场的扩大 |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 B.“一五”计划 |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D.人民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