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一国经常项目账户顺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占GDP比例较大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外部不平衡的表现。且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理论上应是互补的。经常项目顺差,指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资本项目顺差,指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2010年回落至4%,到2012年进一步降至2.60%。当前,世界经济在缓慢复苏,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比较快,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达到3.7%,2015年增长将达到3.9%,另外,我国近些年将会推进改革,改善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在境外投资增长的同时,也会吸引长期资本流入,所以贸易和投资仍然会保持较高顺差。2013年资本大量流入就是证明。
材料三:国际收支双顺差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我国双顺差的存在影响国内金融市场运行,使国内经济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蕴含了较大风险。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请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该怎样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联系和发展三者之间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以促进发展的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农民的认识不统一、觉悟不提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工作,应切实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农民。把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离不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农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民致富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1)为什么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8分)
(2)材料中应切实抓住的几个环节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8分)

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光明网载文指出,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6分)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1)上述故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4分)
(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创新活动有哪些哲学启示(5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载文指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能单打一只抓经济,甚至要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这样经济和社会都发展不起来。只有紧紧抓住中心,坚持全面发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所谓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协同性、和谐性。
(1)上述“两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2分)
(2)简要说明上述“两论”的基本内涵。(6分)
(3)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分析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坚持“两论”相统一。(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