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产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所说的“现在”是
A.调整时期 | B.恢复时期 | C.文革时期 | D.开放时期 |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曾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里的第三次征服应该是强调 ()
A.平和的重要性 | B.先进的社会文明征服了世界 |
C.罗马法适应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 | D.罗马法超越时间与地域的永恒价值 |
西塞罗有句名言:“执政官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此解读最确切的是 ( )
A.执政官的地位很高 | B.法律至上 |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 D.法律就是执政官 |
公元前3世纪之后,公民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
A.法律本身的问题 | B.公民要求有更多的权利 |
C.罗马的对外扩张 | D.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尖锐 |
《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 ( )
A.习惯法是保护贵族利益的法律 | B.习惯法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
C.习惯法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 D.习惯法是公平的 |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法 ( )
A.注重证据 | B.主张重罪轻罚 | C.纵容犯罪 | D.维护贵族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