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政策 |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C.倡导多边外交新模式 | D.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
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 |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不同 |
C.儒学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
D.儒学可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等级制度的武器 |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因信称义” |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康德 |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来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下列对同时代的中国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处于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深刻影响着社会 |
B.中国处于秦朝时期,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C.中国处于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
D.中国处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