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代雅典学者普罗泰格拉在《论神》中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 )

A.提倡怀疑,肯定人的价值
B.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C.否定神性,摧毁神学禁锢
D.肯定人性,主张认识自我

“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这“一系列革命的原则”的突出特征是()

A.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D.打破对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

宋德金在《<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是因为我党()

A.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B.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1982年,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这给刚刚致富的民众带来了恐慌与迷惘。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下海”逐步取代“投机倒把”,开始流行起来。这些变化说明了()

A.领导人言行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合乎人心
C.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逐步被打破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927年,毛泽东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D.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