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①、②、③、④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
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会议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上,主要是因为 ( )
| A.苏德战场面积大,坚持时间长 |
| B.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战争性质 |
| C.德军在该战场遭到了第一次重大失败 |
| D.德国绝大部分兵力在苏德战场 |
“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
| C.《四国条约》的签订 |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
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来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 A.民族自决 | B.势力均衡 |
| C.绥靖主义 | D.严守中立 |
下列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局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政局动荡不安 |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矛盾尖锐 |
| C.资本主义各国持续发展 |
|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极权统治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