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A.打击大商人 | B.增加政府收入 |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 D.打击高利贷者 |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 B.北魏孝文帝改革 | C.宋代王安石变法 | D.明代张居正改革 |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 |
拓拔 |
拔拔 |
丘穆陵 |
步六孤 |
贺赖 |
独孤 |
汉姓 |
元 |
长孙 |
穆 |
陆 |
贺 |
刘 |
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 B.移风易俗 | C.实行均田制 | D.迁都洛阳 |
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需要 | B.汉族地主的建议 | C.巩固统治的需要 | 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