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当时威胁其战略意图实现的因素是( )
|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日益衰落 |
| B.西欧国家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 |
| C.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
| D.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
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
|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
|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
|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
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 C.打击旧贵族势力 | D.发展农业生产 |
商鞅把礼乐、孝悌、仁义等看做亡国之俗,将其统称为“六虱”,因“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燔诗书而明法令”,从“六虱”内容看出其所焚诗书应多为
| A.道家学说 | B.儒家学说 | C.墨家学说 | D.诸子百家学说 |
《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土地可以买卖 | B.土地禁止买卖 |
| C.土地私有出现 | D.农业水平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