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A.发明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和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
“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 A.荷兰的殖民官员 | B.印尼的民族英雄 |
| C.西班牙的探险家 | D.法国的殖民总督 |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 )
| A.实行联邦制 | B.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
| C.设立责任内阁 | D.议会拥有立法权 |
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这样评价当时的一个国家:“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这体现了该国( )
| A.摆脱了邦联制的松散,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
| B.结束了封建专制政权,逐步实现了议会制民主 |
| C.由分裂走向统一,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
| D.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
| A.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 B.异端思潮的影响 |
| 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
| C.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 D.最高学术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