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混有少量CO、NH3)在进入合成塔之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CO,其反应为CH3COO[Cu(NH3)2]+CO+NH3
CH3COO[Cu(NH3)3]·C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必须除去C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吸收原料气中CO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CO后的醋酸铜(Ⅰ)氨溶液经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而循环使用,其再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无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和II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填“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II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预测依据
操作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Ca2+ + CO32- = CaCO3↓。
操作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无白色沉淀
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实施实验后,发现操作2的现象与预测有差异: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则该条件下,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已知A、B、C、D、E五种主族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A;B、D同主族,可形成DB2、DB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A、B两种元素能形成两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化合物M、N,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M的电子式可表示为;化合物N在同主族元素形成有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中,具有较高的沸点,其原因是
(3)A、B、C、D中的三种或四种元素能形成多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的有(写出所有化合物,用化学式表示,下同),呈酸性的有(写出所有化合物)。
(4)元素B、E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在下列各变化中,E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常温下),F为淡黄色粉末,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反应条件均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②中,每生成 2.24L 气体G(标准状况)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2)若反应①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单质A和化合物B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发生反应,且C、D是两种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是一元强碱,B是一种酸式盐,D是一 种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且B遇盐酸能生成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当A过量时,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 4)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TiO2→TiCl4Ti
①C(s) + O2(g) = CO2(g);△H = -393.5 kJ•mol-1
②2CO(g) + O2(g) = 2CO2(g);△H = -566 kJ•mol-1
③TiO2(s) + 2Cl2(g) = TiCl4(s) + O2(g);△H =" +141" kJ•mol-1
则TiO2(s) + 2Cl2(g) + 2C(s)= TiCl4(s) + 2CO(g) 的△H = 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是物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石墨的结构,其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填序号)

A:σ键 B:π键 C:氢键 D:配位键 E:分子间作用力 F:金属键 G:离子键
(2) 下面关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 NaCl> NaBr>NaI

(3)CaF2结构如图Ⅰ所示,Cu形成晶体的结构如Ⅲ所示,Ⅱ为H3BO3晶体结构图(层状结构,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结合)

图Ⅰ图Ⅱ图Ⅲ
① 图I所示的晶体中与Ca2+离子最近且等距离的Ca2+离子数为
图III中未标号的Cu原子形成晶体后周围最紧邻的Cu原子数为
② H3BO3晶体中B原子杂化方式______ ; CNO-的形状为____________;
③ 三种晶体中熔点高低的顺序为(填空化学式),
H3BO3晶体受热熔化时,克服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为
(4) 碳的某种单质的晶胞如右图所示,一个晶胞中有_____个碳原子;若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cm(用代数式表示)

I.已知:反应①H2(g) + Cl2(g) = 2HCl(g) ΔH=" —184" kJ/mol
②4HCl(g)+O2(g) 2Cl2(g)+2H2O(g)ΔH=" —115.6" kJ/mol

请回答:
(1)H2与O2反应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断开1 mol H—O 键所需能量约为kJ。
II.实施以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为基本内容的节能减排政策,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化工行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某反应的平衡表达式为: ,它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在400℃时,N2 (g)+ 3H2(g) 2NH3(g) △H<0的K="0.5," 则400℃时,在0.5L的反应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2mol,则此时反应V(N2)V(N2)(填:>、<、=、不能确定)。欲使得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同时使平衡时NH3的体积百分数增加,可采取的正确措施是(填序号)
A.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催化剂 D.使氨气液化移走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A(g) + 3B(g) 2C(g) + D(s) ΔH,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
300
400
500

K/(mol·L-1)2
4×106
8×107
K1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判断该反应的ΔH0(填“>”或“<”)
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3v(B)=2v(C)B.A和B的转化率相等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