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论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恩格斯观点的是( )
| A.明确否定英国报纸对中国的歪曲 |
| B.强调中国进行的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
| C.认为中国不应做无谓的抵抗和牺牲 |
| D.文明程度影响起义民族的抗争手段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
| A.以民主启蒙为主题 |
| B.以学习西方为主题 |
| C.体现碰撞分化与融合 |
| D.坚持传统文化 |
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
| A.康有为 | B.陈独秀 |
| C.胡适 | D.李大钊 |
杂志上登载的文章,其中有“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又有“西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中国以闲适恬淡为美风,实为中西民族强弱的大原因。”再有“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这些议论最可能反映()
| A.林则徐为代表的鸦片战争时期思想 |
| B.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之思想 |
| C.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时期思想 |
| D.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 |
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1851年,该书传人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该现象说明()
|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 |
|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 |
| 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 |
| 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
| B.b处:“独尊儒术”的推动 |
| C.c处:外来思想的冲击 |
| D.d处: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