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
“准时”在农业社会不被重视。但是,到了1790年,钟表在英国几乎到处可见。钟表的普遍使用主要是
A.机器大生产的需要 | B.远洋航行的影响 |
C.学校教育的结果 | D.商业贸易的规定 |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予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 B.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
C.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 D.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
据记载,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城市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年到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
B.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
C.工人下乡,大炼钢铁 |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落实.0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此番话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 B.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
C.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 D.着手进行国共合作 |
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
A.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 B.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 |
C.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 D.认为中国必须推行政治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