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阕词当属( )
A.《中国之歌》 |
B.《回归倒计时感赋》 |
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
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
右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
甲: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乙: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丙: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丁:图中周公勤政为民,统治者品德成为政治权力间的主要纽带。
以上推测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应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 | 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 B. |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 |
C. |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D. |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地区 |
党员人数 |
学生 |
工人 |
农人 |
绥远 |
3200 |
8% |
3% |
80% |
湖北 |
1877 |
63.1% |
2.3% |
8.9% |
广东 |
15000 |
21.2% |
20.1% |
39.1% |
表1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五四运动时期 | D.国民革命时期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