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温度(℃)
光照强度:
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
CO2浓度(%)
12小进后
CO2浓度(%)
1
25
0
0.35
0.368
2
25
10
0.35
0.342
3
25
20
0.35
0.306
4
25
40
0.35
0.289
5
25
60
0.35
0.282
6
25
80
0.35
0.280
7
25
95
0.35
0.279

请分析回答: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则这样违背了科学实验的________原则。
(4)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________,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箭头表示鱼的离体神经组织受到刺激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最为准确的一条是()
(2)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
(结构)。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
(3)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

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引起气孔开闭。为了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研究者实验的分组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分组:甲组:蚕豆叶片+ 100mLpH 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乙组:蚕豆叶片+ 100mL pH为7的KCl溶液十黑暗处理
丙组:蚕豆叶片+ 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丁组:蚕豆叶片+ 100mL pH为7的NaCl 溶液+太阳光照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制片观察每组烧杯中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开闭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
(l)该实验的目的是
(2)与气孔的开闭调节过程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3)请根据上表数据用柱形图表示 Na+和 K+对气孔开闭影响的实验结果。
(4)为进一步探究 Na+和Ca+对豌豆叶片气孔开放的复合影响,请补充设计思路。
① 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三个烧杯编号,分别加入100mL 的和蒸馏水。
② 在暗处理的同一蚕豆叶上撕取下表皮若干,分别置于上述三个烧杯中。
③ 将烧杯置 于适宜光照和 pH 条件下照光 4h 左右。
,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

细胞工程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近年来,细胞工程领域成果迭出,方兴未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种苗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毒植株,选材时一般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够培育出靠杂交育种无法得到的作物新品种。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需先用_____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化学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
(3)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培养各种抗病疫苗。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之前,需先用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组织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能为人类提供诊治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可获得数量足够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与常规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的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通常与抗癌药物结合在一起构成__________________,用于癌症的治疗。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既需要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又需要确保无处不在的其它微生物无法混入。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另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对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微生物入侵。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服和手,需要进行清洁和____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对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培养基等需进行_____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
(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其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正。微生物接种的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分离的微生物作进一步鉴定,常需要借助生物化学方法。如在以_____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在以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可用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

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植食动物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植食动物有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_。
(6)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演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