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下列观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③君子欲钠于言,而敏于行       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这说明

A.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B.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C.认识在实践中反复而无限发展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邓小平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 2012年11月29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各常委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材料说明

A.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我们要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

“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C.自然界的变化杂乱无章 D.认识具有反复性

观察下边漫画,并为其选配漫画标题,你认为最贴切的是

A.定位:主观与客观
B.突破:抛弃与创新
C.境界:奉献与索取
D.奋斗:理想与现实

“你幸福吗?”、“航母style”、“打铁还须自身硬”、“钓鱼岛是中国的”… … 等2012年网络语的出现和流行,反映出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