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长期以来 ,香蕉生产遭受病害的严重威胁 ,制约了其发展。目前 ,随着转基因抗病香蕉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 ,为培育抗病香蕉品种开辟了新途径。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质粒上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请回答:  

(1)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用限制酶             ,对          进行切割。
(2)培养基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         ,作为标记基因。
(3)能使抗病基因在香蕉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     (填字母序号)。
A.启动子   B.终止子  C.复制原点   D.标记基因
(4)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方法有多种,图中所示方法为         。
(5)欲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的技术是       ,欲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可采用的技术是     ,欲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成功,可采用的技术       (填字母序号,各1分)。
A.分子杂交技术   B. DNA分子杂交技术    C.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D. PCR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左下图甲、乙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其进行某种生理活动时的物质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大肠杆菌细胞结构与图示细胞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
(2)若要生产人的糖蛋白,用大肠杆菌做成的工程菌不如用酵母菌做成的工程菌效果好,原因是人肠杆菌细胞不具备图中的[ ]和高尔基体,从而使初始合成的蛋白质不能进一步被加工、包装和转运。
(3)若甲图代表植物细胞结构图,则图中1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若用法去除该结构,则得到。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4)若乙图为某小鼠的癌细胞,有氯霉素抗性,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将无氯霉素抗性的小鼠体细胞核取出,注入到去核的小鼠癌细胞中,然后将这一重组细胞培养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该重组细胞能无限分裂。这一实验可以说明氯霉素抗性基因位于
(细胞核/细胞质)。
(5)图中[2 ]、[4 ] 、[7 ]、[9 ]等一些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系统,其中结构[2]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6)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填编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填编号)。
(7)如果乙细胞属于人的效应B细胞和人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该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在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是个。
(8)临床研究发现一种叫“神经性肌肉衰弱”的疾病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据此推测它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图中[ ]上。
(9)拥有色素的双膜细胞器是[ ]。利用有机溶剂分离该细胞器中的色素分子,使其在滤纸条上扩散,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颜色是
(10)科学研究表明,该植物细胞中钾离子浓度为池水的75倍,而钠离子浓度约为池水浓度的1/8,这证明了结构②功能上具有性。与钠钾两种离子进出细胞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和[ ]
(11)若坐标图中Y代表单位时间CO2的产生量,则自变量X代表的因素最可能是
。Ⅰ、Ⅱ两条曲线相交与A点,此时Ⅰ、Ⅱ两个曲线代表的生理过程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为
(12)图中曲线代表的生理过程能在细胞结构⑥中进行。结构⑥所利用的反应原料为和氧气,同时既能产生也能利用[H]。

下图中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请根据图回答。

(1)心肌细胞吸收 O2、 K+的运输方式依次是图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图 b 出现 BC 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 Ca2+吸收最显著减少,而 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
若用另一种毒素处理心肌细胞,则 Ca2+、 K+、 C6H12O6等物质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

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如等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有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 B(b)与Y(y)存在于______(一对/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孟德尔的定律。
(2) 亲本中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的基因型依次是
(3)F2中的黄颖含有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如要选育出纯合黄颖,操作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谷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小分子,谷氨酸钠是它的钠盐,是味精等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目前谷氨酸生产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发酵。

(1)谷氨酸的R基为—CH2—CH2—COOH,其结构式为
(2)图甲中表示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携带谷氨酸的一种转移RNA,与该谷氨酸对应的DNA片段的碱基顺序为
(3)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通常由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这样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分析属于培养基。由培养基的成分分析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如果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乳酸,从发酵过程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
(4)根据乙图分析在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氨水,它不仅为细菌生长提供所需的,而且起到调节培养液的作用。
(5)某厂的发酵液因被噬菌体污染,菌群死亡殆尽。而人们从中获得了少数可抵抗噬菌体的新菌种。细菌这种变异的产生来自于
(6)用图丙中的发酵装置进行谷氨酸发酵可以大大提高产量,试阐述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