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度浮桥①至南台
陆 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 ①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尚为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共17分)
一剪梅(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 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③元:通“原”。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
① 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 |
B.“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
C.“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 |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
②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
2. 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说说“江风引雨入舟凉”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 请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手法。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濛烟”一句描写初春时节,柳色如烟,梨花盛开,小雪霏霏,景色宜人。 |
B.“犬吠”两句写犬柴门,燕子在茅屋顶上欢快鸣叫,句式对仗,动静结合。 |
C.“老瓦盆边”三句写田家老翁老妇,白发如丝,在老瓦盆边饮酒,闲适自在。 |
D.结尾写“秋千女儿”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行人”在马上吟诗的样子。 |
②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
叶梦得②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1.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
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 |
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
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 |
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2. 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200字左右)
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二首(其一)
[宋]孔文仲①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②缩羽翰。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罢官。②苍鹯(zhān):一种猛禽。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三、四联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