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在《八国联军目击记》中写道: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材料最能说明义和团

A.坚定的政治信仰 B.无畏的牺牲精神
C.顽强的民族精神 D.愚昧的果敢顽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B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C.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D.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