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以下是选择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请结合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一项成就。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1957年增至535万吨,1958年达到1 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仅有800万吨。
(1)1949-1957年,我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1957-1958年,我国钢产量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
(3)1949年以来我国钢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 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 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健是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为什么?
(3)你对今天的改革有什么认识。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
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 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 450.92
6.42
3.21
3.21
90%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 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 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对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
(3)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3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