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A国“阿斯旺工程”(图甲)形成的纳赛尔水库位于尼罗河上,是该国南部和其邻国北部的大型水库,在水库库尾发育有纳赛尔水库三角洲。
材料二
B国“大人工河工程”(图乙)耗资330亿美元,是要将撒哈拉沙漠地下500-800米的水源引到该国人口聚集的北部沿海城市。
材料三
⑴比较A、B两国自然环境的相似性。
⑵分析纳赛尔水库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⑶分析造成B国输水工程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森林”。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
材料二长江流域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22.4亿吨,因此长江有变成另一条“黄河”的危险。国家从1989年起,大力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全面治理长江。“千湖之省”湖北,现存湖泊面积为2438.6平方千米,仅为20世纪50年代的34%。目前湖北省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已减少到217个,比20世纪50年代的522个减少了58%以上。
材料三
(1)分析湖北湖泊面积减少产生的影响。
(2)武汉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然后流入长江。分析这种方案的优点。
(3)分析长江防护林系建设集中在中上游地区的自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该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
材料二下图为该地七月等温线(单位:°C)分布图
(1)材料二图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其原因是。
(2)结合材料一,从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二图中②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3)分析材料一图示区域内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
材料二该图为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月分配图。
(1)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为,河流剖面图甲、乙、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M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2)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该地6、7、8三个月降水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3)近几十年来,丁处0m等高线向远离大陆方向凸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读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分布的世界著名地貌类型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2)简述B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不利因素。
积温是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该图为中国局部地区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分布图(单位:°C)。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郑州到北京积温变化所体现地域分异规律。
(2)描述①地积温数值范围,并分析其原因。
(3)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从气候角度评价该区小麦的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