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下图为2014年1月某时段全国霾区分布图。

(1)据图描述我国该次霾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2)请为防治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某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在岛上从甲地到乙地修建铁路。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条较合理的线路。用图例“”画在图上。
(2)丙地比乙地降水量____(多或少),原因是____
(3)甲、乙两个港口筑港条件较好的是____,理由是____
(4)图中丁处地形为_____;A河上有瀑布分布,其顶端海拔高度范围是____
(5)有关于B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双选)
A. 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小
B. 不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C. 该河干流全程长度约为300千米
D. 该河所在的岛屿位于西半球
(6)根据该岛的自然条件,适合在该岛发展的经济部门有____(双选)
A.生态旅游 B.小麦种植业 C.畜牧业 D.电子工业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2)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b处洋流属于(暖流或寒流)。g处洋流对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F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3)D气候类型的特点是,成因是,与之对应的同纬度地区大陆东岸的自然带是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其成因是
(5)以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⑴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动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 __。
生态建设:
其他方面:
(4)若该地区传统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简述其对移入地的影响(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大气平均温度偏差的相关性

材料二:气候、石油、粮食的关系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为了提高全世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每年的6月5日被确定为“世界环境日”,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
(1)材料一中①②两条曲线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填空(填写选项所代表的字母):材料二中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A.CO2大量排放 B.森林破坏 C.石油资源的短缺 D.人口增多

(3)请列举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就气流状况而言,甲是__________;
(2)A点的风向为__________;
(3)CD(虚线)和EF(虚线)两线附近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__线。
(4)甲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是_________天气,乙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是__________天气,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在类似_________(甲或乙)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