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
B.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
D.是一部成文法典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其用意在于说明()
A.财产不能被没收 |
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 |
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财产权 |
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 B.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
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 | D.1840年以后的中国 |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
C.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
D.废除封建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