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1月18日至1月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访问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积极推动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请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7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经济作用?(4分)
(2)用矛盾的观点回答,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4分)

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里……正所谓“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
请用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简要回答:为什么“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6分)

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纲要提出的今后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2分)
(2)列举我国政府为实现教育公平所采取的措施(2条)。(2分)

材料一: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首次公开倡导包容性增长。“人伦和谐”和“天人协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是我国提倡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增长的文化根基,蕴含着丰厚的中国因素,闪耀着深远的中国智慧。“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增长”作为今天中国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和发展理念,既有现代因素,也有传统资源,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健康的发展。材料二:上海世博会——和谐世界的舞台。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材料三:志愿者,和谐社会的美丽音符。身先士卒,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今天,从汶川到玉树,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博鳌论坛等重大事件甚至于社区服务中,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不断付出中也体验了快乐、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获得了赞赏,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材料四:汽车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中华传统环境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一直崇尚节俭的美德,简约生活、物尽其用、循环再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时代迅速到来,汽车与环境、能源、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发展新能源汽车诚然是我们的方向,发展汽车文明更是不可或缺的时代任务。让我们把汽车文明“安装”到汽车之上,让汽车文明成为所有汽车的共同“品质”,为汽车时代增光添彩,让公民意识与文明指数以“汽车速度”前进。
1)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6分)
2)“世博精神”财富对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二加以简要说明。(10分)
3)有人认为:“培育文明风尚应立足于弘扬传统美德,重在志愿者行动。”请你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4)结合材料四,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安装”汽车文明,提升汽车“品质”的重要性。(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